80年代中北京有了出租车“面的”

添加时间:2025-03-14 13:47:17

来源:

浏览:

  出租车被称为“城市名片”。从80年代的黄色“面的”盛行,跨越到现在的舒适安全的伊兰特、索纳塔,北京的名片实现了四代飞跃。见证了几代出租车变迁的北京市民说起出租车,有着讲不完的故事。


  ,


  很多北京人对出租车印象基本停留在黄色的“面的”上,但实际在这之前,北京就有了出租车。86岁的老司机李双喜介绍说:“解放后到70年代,福特和华沙20是出租车的主力车型。出租车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,靠电话或上门叫车。虽然服务对象是普通市民,但每公里两毛五的收费和定点服务让绝大部分人望而却步,因此大部分的业务主要是为国家机关服务。”由此可见,真正的适合老百姓的出租车,还得从“面的”说起。


  ,


  第一代出租车:面的(80年代中期-90年代中期)


  自从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的技术,生产出首辆大发面包车以来,该车的空间宽敞、运输能力强等特点就很快被人们所接受,出租车也大范围采用了这款车。由于出租车要求醒目,便于乘客识别,因此北京的出租车都被喷涂成黄色。当然,运营价格也十分低廉,10公里起步,每公里一元。由于价钱便宜,而且可以坐7名乘客,甚至可以运送电视机、洗衣机等大件物品,因此受到市民的广泛青睐。特别是随着90年亚运会在北京召开,对于出租车的需求急剧增长,于是“面的”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。站在90年代初期的北京街头,放眼望去,满眼都是黄色的“面的”,被很多人戏称为“黄(蝗)虫泛滥”。


  ,银建出租汽车公司的哥卓军谈到当时的感觉说:“当时满大街跑的全是‘面的’,这是一种非常适合老百姓的出租车,当时生活水平还不很高,也都没有私家车,出行除了地铁和公共汽车,就靠‘面的’了。”


  当时在协和医院上班的黄医生说,“那个时候,从北三环的安贞桥打车到协和医院,基本是9公里多一点,打车正好10块钱。其实我也有公共汽车月票,坐104电车也可以,不过打车的快速和便捷是公交车不能比的。出门就打车,一直送到单位门口。电车的车速太慢了,每站都要停一下,而且车站离家还有500米,只能走过去。有时着急上班或者单位发了油、鸡蛋等,打个‘面的’还是挺方便的。”


  ,


  就是这么朴素的需求,面的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出行的舒适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。虽然“面的”的实惠方便赢得了百姓的青睐,但是由于没有空调,一到夏天,车内酷热难挡,而且座椅不够舒适,音响效果极差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。的哥卓军说:“面的的确是不舒服,夏天车里热的要死,我就把一块毛巾泡在水里,然后拧干了扣在脑袋上,就像偷地雷的一样,”想起当年的景象,卓军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,“当时真的就是这样,而且也不觉得丢人。不过这也起不了太大作用,由于密封不严和汽车的结构原因,司机的座椅地下就是发动机,司机的座位就是一个小蒸锅,一天下来,裤子是干了湿,湿了干,受罪受大了。不过乘客也一样不舒服,一上车就跟洗桑拿一样,所有的车窗全打开也不管用,因为空气都是热的。”


  ,


  面的太脏了,在公司做文秘工作的仝小姐说,本来上班就要求穿白衬衫,可是出租车里面真是太脏了,有的车座椅上都是污渍,而且地面也有土,白衬衫经常被弄脏,所以它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pixhey_73298599.jpg
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[微信号:Cup36999 ] 天信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提供上海,重庆,深圳、东莞、佛山、广州、惠州、珠海,南昌,南京,杭州,成都,武汉等的出租车票、燃油票、餐券和住宿票

地 址:某某股份有限公司

邮政编码:136000

电 话:15814669128

传 真:400-400-4000

手机:15814669128

邮 箱:3347270007@qq.com

投诉邮 箱:3347270007@qq.com